带张彩照回明末第二百零一章 行辕畅饮(2/2)

文/沧海逍遥客
带张彩照回明末 | 本章字数:1198   | 带张彩照回明末txt下载 | 带张彩照回明末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抗日之精英特战队机战之无限边境扼元满唐华彩抗战之烽火燃血废物皇子:为何要逼我做皇帝?大唐:从贵妃寝宫开始签到
说着,就哈哈笑了起来。

在行辕的后堂里,酒菜很快就摆好了,浓汁海味翅、乌龙茶香虾、小鸡炖粉条、鸡汁炖素鸡、茶香焖肉腩、抽汁牛仔骨、富贵全家福、清蒸大黄鱼,一个萝卜排骨汤,酒有竹叶青枣集美酒、杏花村汾酒三种。

“倒酒。”熊文灿对几个伺女吩咐道。

倒好了酒,三人便开始喝酒。

“好酒!好酒!果然不愧是杏花村汾酒”喝了一口汾酒,赵国华连声赞道。

熊文灿捻须微笑着道:“国华,你可知这杏花村汾酒的典故?”

“这倒是不知,还请大人赐教。”赵国华笑着道。他确实也不知道这杏花村汾酒的典故在后世,各种各样的酒,名酒国酒等等,多如牛毛,他根本记得住那么多的酒的名称,更不用说酒的典故了。

“赐教倒是不敢,就当是助助酒兴而已。”熊文灿呵呵笑着道。

刘文材笑着道:“在下知道大人博学,说出来让我等也长长见识。”

“汾酒出于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为大曲清香型酒,以清澈干净、幽雅纯正、绵甜味长即色香味三绝著称于世。汾酒有着悠久的历史,11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廿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据《北齐书》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绝唱更使杏花村和汾酒天下闻名,妇孺皆知。《唐国史补》、北宋朱翼中的《北山酒经》、窦革的《酒谱》、张能臣的《酒名记》、元朝宋伯仁的《酒小史》、本朝王世贞的《酒品》都有关于杏花村道。

接着,熊文灿又指着枣集酒说道:“这枣集美酒也是大有来历,枣集镇是著名的传统酒乡,是道教鼻祖老子的诞生地。其酿酒历史久远,上可追溯至春秋,盛于隋唐,产出的酒被宋真宗赵恒钦定为“宫廷贡酒”,有“天赐名酒,地赐名泉,枣集美酒,名不虚传”之美句流传。儒学祖师孔子问礼拜谒于道教祖师--老子,老子奉上枣集酿造的美酒招待孔子,孔子饮后遂留下“惟酒无量不及乱”的千古名言。宋真宗赵恒于在中祥符七年来鹿邑拜老子,夜宿老君台前“明道宫”,饮用枣集酒后才思大发,命笔写下“先天太后赞碑”立于太清宫门前,并下诏地方每年进贡两万斤枣集酒作为宫廷之用。”

听完了熊文灿的介绍,赵国华笑着夸赞道:“大人博学,连这酒的典故也是信手拈来,卑职实在是佩服。”

哈哈一笑,熊文灿捻着胡须道:“雕虫小技而已,不值一提,不值一提。”说完又笑着说道:“刘先生,你爱喝竹叶青酒,这竹叶青就由你来说吧。”

“既然大人让在下说,那在下就献丑了。”刘文材笑着道。

顿了一下,刘文材开始说道:“竹叶青酒远在古代就享有盛誉。当时是以黄酒加竹叶合酿而成的配制酒。梁简文帝肖纲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诗句,北周文学家庾信在《春日离合二首》诗中有:“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鸡弦”的佳句。《水浒》中写道:“西门庆说……那酒是个内臣送我的竹叶青”。可见,竹叶青,很早以前就成了宫廷御酒。竹叶青酒和汾酒同产于汾阳杏花村,该酒色泽金黄透明而微带青碧,有汾酒和药材浸液形成的独特香气,芳香醇厚,入口甜绵微苦,温和,无刺激感,余味无穷。”


状态提示: 第二百零一章 行辕畅饮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二百零一章 行辕畅饮(2/2) 返回《带张彩照回明末》目录下一章:第二百零二章 景德镇探访(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