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857第七百一十八节 富商和国王(2/3)

文/狂人阿Q
大国崛起1857 | 本章字数:1949   | 大国崛起1857txt下载 | 大国崛起1857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抗日之精英特战队机战之无限边境扼元满唐华彩抗战之烽火燃血废物皇子:为何要逼我做皇帝?万事如易
了柬埔寨之后,对暹罗越来越不友好,不但迫使暹罗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还多次在边境制造摩擦,吞并暹罗的野心昭然若揭,这次要不是他们先发兵越南,没准就会找机会对暹罗下手,而他们一旦在越南站住脚跟,下一个目标必然还是暹罗,现在他们在越南失败在即,可是却在柬埔寨没受影响,以后越南有大明保护,可想而知,法国今后会对谁动手了。

至于英国,虽然暹罗始终在英国和法国之间周旋,但英国人同样不是什么好鸟,在暹罗也霸占了大量特权,而且为了拉拢英国,暹罗政府从财政到外交都用的是英国顾问,并且将暹罗境内的采矿权几乎都交给了英国人。

但即便是这样,也未必能打消英国对暹罗的野心,缅甸还是英国的保护国呢,趁着明法在越南开战,英国不也灭了缅甸吗。废除了缅甸王室,将缅甸降为印度的一个省。这种情况未必不会发生在暹罗身上,而且是很有可能发生在暹罗身上,甚至是必然要发生在暹罗身上的遭遇。这种认识,尤其是对英国废除缅甸王感到深深的惊惧的拉玛五世发现,除了中国人在对待番国比较可靠,从不干涉内政之外,英法都靠不住。

可是拉玛五世虽然冒险与大明合作,在英国人的背后推动下,为大明舰队开放了曼谷,但却始终不敢进军柬埔寨,担心遭到法国人的报复,结果错失良机,没有跟大明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付法国,最后匆匆加入战争,却还是无法改变柬埔寨的局势,而且英国也不再支持暹罗,英国转而开始扶持法国了,这让拉玛五世觉得,他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

只要能保住暹罗,让暹罗百姓安居,让暹罗江山永续,他愿意按照传统向中原王朝,也就是大明朝贡,自称臣属。

可是张弼士向拉玛五世展现的态度,似乎比他想象的还要友好,张弼士告诉拉玛五世,大明并不打算夺取南洋地区的领土,也不打算欺负南洋国家,大明只会向南洋国家展示自己礼仪之邦的传统,在这一点上,大明是跟西洋国家有本质区别的。

不过大明在南洋的商业利益还是需要维护的,也只在南洋地区寻求商业利益。

虽然如拉玛五世想的那样,中原大邦往往不太看得上南洋小国,可也让他担忧,如果大明对这里没有兴趣的话,那又凭什么冒着得罪英法的风险保护暹罗呢。

此去成败难料,拉玛五世觉得,他需要在大明官场上找到助力,眼前这个大明南洋公使态度友好,对南洋的风土人情也是了如指掌,正是他最好的助力。

于是拉玛五世跟张弼士开始谈起了生意,在拉玛五世的印象中,华人就是做生意的,只要让他们赚钱,他们什么都愿意干。

但他很快发现,这个张弼士似乎没有那么容易收买,至少收买的成本很高,暹罗可能收买不起。

因为这个人太有钱了。

张弼士继承岳父家业之后,开始显示非凡的经营实业奇才。他抽出一部分资产,开设了一家经营各国酒类的商行,并承办了当地的酒税和新加坡的典当捐务,随后又承包了荷属东印度一些岛屿的鸦片烟税,收入更是暴利。

1860年代,由于荷兰殖民地印尼岛屿众多,荷兰殖民者对许多岛屿都鞭长莫及,眼睁睁看着利益拿不到手里,所幸就放手让华侨组织垦殖公司,他们好从中攫取税收。

张弼士抓住这一时机,抽出大部分资产投入这一事业,1866年,他在荷属葛罗巴埠创办了裕和垦殖公司,大规模地开垦荒地,专门种植椰子、咖啡、橡胶、胡椒、茶叶等热带经济作物,并在垦殖区间种杂粮,获取了极大经济效益。1875年,他又在苏门答腊的阿齐创办了新的垦殖公司。1877年和1878年,他在荷属怡厘创办的裕业垦殖公司、爪哇日里创办的笠旺垦殖公司就有橡胶园八处,雇工近万人。

在经营垦殖公司的同时,张弼士善于抓住其他商机。他在英属马来亚彭亨州文东埠开设东兴公司开采锡矿,赚了一笔大钱;在日里开设日里银行,专门办理华侨储兑和侨汇业务,成为华侨银行巨头;又用金融资本,在棉兰、槟榔屿兴建中西合璧住宅,发展房地产事业;建立了一个联系海内外的药材批发药行,国内的名贵药材多经张氏药行批销海外,海外名贵药材及西药,多经张氏药行批销回国,沟通了海内外药材市场。

张弼士有多少钱没人知道,他也不会轻易向别人透露自己的财产情况,可是拉玛五世也是一个人精,他通过张弼士跟他讲的生意规模判断,此人身资巨万,可能比暹罗每年的国库收入都高,这样的人怎么收买?

拉玛五世猜的没错,张弼士经营的企业风生水起,获得了惊人的利润,后世传言,到了1869年,张弼士的财产已经达到了8000万两白银,成为华人首富,而这一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才7000万两,张弼士的财产比清政府的岁入都高,更何况一个暹罗呢。

但其实暹罗也不穷,他们的财政状况极好。

经过他父亲和他两代国王的改革,暹罗的财政制度效率大幅度提升,加上暹罗处在热带丰富的物产资源,这让拉玛五世不但能不断的进行改革,进行各种现代化建设,同时还不用借一毛钱债务。

历史上,在拉玛五世逝世前一年,暹罗财政收入相当于当时清朝的39,人均是清朝人均收入的17.3倍,也相当于日本的好几倍。而暹罗的税率是不可能跟

状态提示: 第七百一十八节 富商和国王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七百一十八节 富商和国王(2/3) 返回《大国崛起1857》目录下一页:第七百一十八节 富商和国王(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