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仙缘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十五)(2/3)

文/弘烽
金玉仙缘 | 本章字数:1995   | 金玉仙缘txt下载 | 金玉仙缘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无敌升级王纵目我的漂亮丈母娘天才萌宝:美男放过我娘亲久仰大侠甜心特工:腹黑Boss轻轻撩琥珀之剑
《西游记》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里,佛祖如来就说道,“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

释迦牟尼佛祖有过人生历程,有降生、娶妻、生子、服食人间烟火等等这种沾染人间“垢姿”的阶段(最终仍是涅槃成圣的);有过“出生”、证佛果(修行和传道)、“涅槃”后“三三行满”才成圣的经历。尽管《西游记》中没有与释迦牟尼佛人生经历的直接描述,但是《西游记》书中唐僧师徒费尽千辛万苦取回的“《涅槃经》四百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虚空藏经》二十卷,《首楞严经》三十卷,《恩意经大集》四十卷,《决定经》四十卷,《宝藏经》二十卷,《华严经》八十一卷,《礼真如经》三十卷,《大般若经》六百卷,《金光明品经》五十卷,《未曾有经》五百五十卷,《维摩经》三十卷,《三论别经》四十二卷,《金刚经》一卷,《正fǎ_lùn经》二十卷,《佛本行经》一百一十六卷,《五龙经》二十卷,《菩萨戒经》六十卷,《大集经》三十卷,《摩竭经》一百四十卷,《法华经》十卷,《瑜伽经》三十卷,《宝常经》一百七十卷,《西天论经》三十卷,《僧祇经》一百一十卷,《佛国杂经》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论经》五十卷,《大智度经》九十卷;《宝威经》一百四十卷,《本阁经》五十六卷,《正律文经》十卷,《大孔雀经》十四卷,《维识论经》十卷,《具舍论经》十卷。在藏总经,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检出五千零四十八卷”中,对于释迦牟尼佛的这种人生经历,则是有不同程度的记载、描述和渲染的,是备受推崇的。也可以说,《西游记》作者尽管没有直接提到释迦牟尼佛的这种人生经历,但是对于这件人所共知的事情,则是以间接的方式来体现和推崇的(唐僧师徒费尽千辛万苦取回的“五千零四十八卷”经中对释迦牟尼佛的这种人生经历有相当程度的描述和记载的)。

在须菩提祖师现身的形象诗中,有这么两句诗,“大觉金仙没垢姿”和“不生不灭三三行”。在这两句诗中,就体现了须菩提祖师和释迦牟尼佛祖的两个实质性区别,区别之一就是须菩提祖师“没垢姿”。也就是说“须菩提祖师”从来就没有使用过人体这种带有“垢姿”的“灵魂”载体。虽然其相貌为人或神相,但只是一种“妙相”。“西方妙相祖菩提”这句诗就说明了这一点。而释迦牟尼佛祖则使用过人体这种带有“垢姿”的“灵魂”载体。“不生不灭三三行”是须菩提祖师和释迦牟尼佛的区别之二,“不生不灭”是佛教和道教对其尊崇的“大神明”的一种说法,道教认为其崇拜的“大神明”在天地开辟之前或天地开辟之时就已经存在,并于天地同寿,以一种“不生不灭”、无生无灭的状态以一缕或一团“清气”或“混元气”而存在着(不过这种“不生”的说法也经不起推敲,毕竟在天地开辟之前或天地开辟之时的时间上也是可以找到其“生”始的,只是年代久远得不可想象而已),并且有“聚则成神,散则成气,大如天盘,小如芥子”的广大神通。所以也不必要使用人体这种带有“垢姿”的“灵魂”载体(在和佛教比拼时,道教尊崇的这种浑然天成的“清气”或“混元气”类的大神明,说法上自然要比经过“三三行满”、“转世成神”的过程才能成就的佛陀、菩萨要历史渊源要久远许多。也迎合了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崇拜心理),就能运用各种神通,以一种“不生不灭”的方式“遍历三界”(道教也有“三界”和“三三行”之说,和佛教的差别在于,人经过修行成仙,有了“白日飞升”等超自然的神通,就能“遍历三界”,与佛教的“三三行”相比,缺乏痛苦程度)。而佛教的“不生不灭”有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三三行”之后,才能“不生不灭”。也就是说要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让不灭的“灵魂”进入“天界”(西天极乐世界),就必须得通过使用人体这种带有“垢姿”的“灵魂”载体修行;经过“三三行满”,让人体这种“灵魂”载体经过有“生”有“灭”的经历,“涅槃”之后“灵魂”成就为神明,进入“天界”后(西天极乐世界)才能“不生不灭”。而“三三行”、有“生”有“灭”则是“不生不灭”的必备前提。也是佛教中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三中就强调这个有“生”有“灭”,“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死;不生必不死,此灭最为乐”。佛教的“不生不灭”除了寓意着“灵魂”成就为神明后“长生不死”,之外,还寓意着这种“长生不死”的“灵魂”不再进入“人界”和“地界”轮回。如果再进入“人界”、“地界”那就是属于显示“神通”的概念;如果转世投胎再进入“人界”,则属于“应劫”或“转世应劫”、“转世应化”的范畴了。《西游记》作者以“不生不灭三三行

状态提示: 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十五)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十五)(2/3) 返回《金玉仙缘》目录下一页: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十五)(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