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风暴一三六、掩袖工谗挑拨心(2/2)

文/圣者晨雷
明末风暴 | 本章字数:1302   | 明末风暴txt下载 | 明末风暴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风华路大唐第一狠人万事如易帝国第一驸马回望大明笑今朝1852铁血中华贞观贤王
不语。

“哦?有什么人物,江先生只管说,本官初临此境,正需要耳目。”

“奇人确实未曾听说,但有一人,桀傲不法,视官府如无物,包藏逃犯,便是衙门里的差役兵丁前去捉拿,也被他赶了回来,而且还将差役的衣裳剥尽,种种羞辱之处,不忍卒言。”

江中流说这话时,一直在注意新知州的表情,新知州最初时还是在笑,后来渐渐面容就肃整起来,听得最后,更是一拍桌子:“好大的胆子,竟然还有这等人!前任袁知州,本官记得他在闽地时甚有官声,如何就纵容此等凶徒?”

“实在怪不得袁知州,他体弱多病,并无精力视事,而那厮又有一两百个穷凶极恶的家丁,据说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江洋大盗,本地差役官兵,哪里是他对手。”

“那州判呢,他总没有病,为何也不理此事?”

“州判大人……哈哈,据说与此人交好。”江中流又给州判郭卫墀下了一根绊索:“大人休怒,此人虽然目无王法,侵占良田,不过有着州判大人关照,似乎宜给州判大人留些颜面,毕竟,他在钦州经营已久……”

他是当惯了幕僚的,自然知道怎么样才能激怒一州主官,最能让这位知州愤怒的,无非是他不是州城里的唯一权力中心,而有别人与他分权。他越是强调州判势大,知州就越不可能退缩,否则今后还如何管事一州事务?…。

“哼,本官岂是官官相护之辈!”新知州冷笑了一声:“新官上任三把火,本官少不得也要烧上一把了。你说的那厮,姓甚名谁,住在何处?”

“此人姓俞,名国振,便住在城外西南不过二十里处,他侵占田地,自己建了座寨子,名为新襄寨。”

“俞国振?”新知州听到这个名字愣了一下,然后抬眼看着江中流。

江中流心里一凛:“莫非……这个名字大人也曾听说过?”

“哈哈……”

知州大人笑了两声:“既然有这等人物,本官倒要见识一番……江先生,请陪本官去。”

江中流心知有些不对,但总还抱着侥幸心理,那俞国振骄纵轻狂肆无忌惮,见着知州只怕也是同样傲慢无礼,会将知州彻底得罪。因此他干笑道:“大人才到没有两日,便要亲访民情,实在是为官之楷模……不过那俞国振一惯骄横,若不多带些人马,只怕他会对大人不敬。”

“无妨,无妨,你给本官带路就是,本官倒不相信,在钦州府有人会如此嚣张。”新知州道。

这两日江中流与新知州打交道,觉得此人还算和善平易,因此虽然心中有些疑惑,却还没有太过担忧。知州虽然说不要带太多人,可那也只是说说,他还是带了数十名随从一起。

从钦州府到新襄,陆路只有二十余里,水路要远些,但水路省力,因此他们一行是乘船。当船进入渔洪江,经过长墩岛时,他们便已经看到一座高高的红色塔楼了。

那是俞国振下令在山顶上建成的一座砖塔,所用的红砖、水泥,都是窑场自产,因为塔是立身于一座山岭之上,所以显得比较高。这座砖塔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充当灯塔,便于夜晚船舶航行。

砖塔所在的小山之下,便是新襄寨,木板的围墙被统一刷了水泥,外观上显得灰扑扑的,但给人一种坚实可靠的感觉。如今窑场每日平均下来,大约可以产出五千斤以上的水泥,其产量已经足够使用了。

“这码头是什么砌成的?”知州一眼瞧到了异状:“还有那路……象是石头,但又有些不一样!”

“这东西被称为水泥,据说是那位俞国振开山炼石所得。”江中流道。

(感谢dream5253的慷慨打赏,这周没推荐要裸奔了~求收藏求订阅!)


状态提示: 一三六、掩袖工谗挑拨心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一三六、掩袖工谗挑拨心(2/2) 返回《明末风暴》目录下一章:一三七、误入五洋捉巨鳖(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