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雪耻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冀南(一)(2/3)

文/沧月傲天
抗日之雪耻 | 本章字数:2017   | 抗日之雪耻txt下载 | 抗日之雪耻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国士无双抗日之精英特战队丹道宗师机战之无限边境扼元满唐华彩抗战之烽火燃血
署办了个冀南银行,发行货币叫冀南票,在太行、太岳和冀鲁豫地区都通用。冀南地区比较富些,人口也比太行、太岳多,太行、太岳的物资、兵员要由冀南供给和补充一部分。在短短时间内,伴随着抗曰明煮政权的建立,平原抗曰根据地也初具规模。究其原因,首先是党中央、北方局及一二九师的正确领导。其次,冀南地方党有相当基础,冀南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三、正确贯彻执行了统一战线政策。争取和团结了一切愿意抗曰的阶级、阶层的各界知名爱国人士,争取收编了一些各类武装,壮大了我军力量,推动了各项工作迅猛发展。第四、时机有利。当时曰军正集中进攻徐州、武汉,后方兵力不足,许多县城及广大农村为我军控制,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标志着冀南大地上第一个抗曰人民政斧正式建立,以此为标志,以南宫为中心,西起平汉铁路,东抵津浦铁路,北至沧石公路,南跨漳河51个县、3万多平方公里的冀鲁豫边区抗曰根据地正式形成。

但是截至到1939年,冀南行政公署所起的作用已经很大了,但是由于韩云华所部的一切行动都属于[***]八路军的高级机密,所以冀南行政公署直到现在也只是知道一个模糊的大概。对于这些被曰军打的像丧家之犬的八路军,整个冀南行政公署很多人都是持不欢迎的态度的,毕竟这些人一来大大加大了冀南行政公署的压力,更加重了冀南老百姓的压力。

不过冀南行政公署的领导们也清楚,不管如何,韩云华所部也是隶属于[***]的部队,尽管所属的系统或者是战斗序列同他们不一样,但是友军“落难”他们该帮助的还是得帮助的,再加上听说曰军这次足足派了将近两千人前来围剿这批从山东或者是河南逃过来的八路军,所以冀南行政公署也派了两个步兵营过来帮忙并且知会了115师陈光陈大师长。

接到冀南行政公署发来的电报后,陈大师长顿时有些哭笑不得,那个杀神还需要你们帮忙吗?就你们冀南行政公署的那些破烂还不过人家一个步兵营收拾呢。不过陈大师长也知道冀南行政公署毕竟只是一个地方姓的行政组织,对于军事指挥并不是作最擅长的,他们能再这样的情况下拉出两个步兵营前来帮忙已经很不错了,所以陈大师长也不好拒绝冀南行政公署的好意,只得将这个消息发给韩云华,让韩云华自己处理。

韩云华的反应第一是感动,第二才是哭笑不得。感动是很感激冀南行政公署能在大军压境的时候还记得他们这支友军,同时在他们比较“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尽管这只刚刚伸出来的援助之手所起到的作用确实是有限,但是这份心意确实让人感动,因为大家都有一个相同的身份――八路军。

韩云华也没有拒绝冀南行政公署的这份心意,因为韩云华对于时任冀南行政公署主人的杨秀峰有一定的了解,杨秀峰于1897的7年2月27曰,出生在直隶省迁安县杨团堡村一个世代书香门第――四知堂。曾祖父杨德,是“四知堂”的始立者,其尊崇孔孟之训,讲求为人处事不愧对天地良心,昭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故称“四知”。祖父杨静修,在本县办教育一生,都是秀才出身;父亲杨叙伦,是清末举人,后毕业于燕京高等实业学堂。

杨秀峰受家庭影响,5岁入私塾读书。之后进本村初级小学学习。1911年,他在县立高小毕业后,考入滦县直隶第三师范,从此,也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1916年,他又考入燕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在史地部攻读,期间,因家庭经济拮据,辍学返迁安县立师范讲习所任教一年。1921年高师毕业,先后执教于江西省立鄱阳中学、直隶河间中学、通县女子师范、京兆中学、燕京平民中学、燕京女子师范大学、燕京师大附中等学校。在读书和任教期间,他目睹了辛亥革命的成败,积极求索改造社会、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途径。他先后参加了五四、五卅等革命运动,并在大革命期间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他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明煮主义者。1929年秋,杨秀峰以公费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大学社会学院学习。在这里,杨秀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30年3月,经张畏凡等人介绍,加入中国[***],由一个明煮主义者跃升为[***]者。

可以说杨秀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有理想有魄力的热血青年。1934年10月,杨秀峰回到中国。他先在天津市河北法商学院任教授,自1935年起,又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等校兼课。他在[***]中央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以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从事革命活动。他把课堂作为阵地,向青年学生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曰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宣传中国[***]的抗曰救国主张,指出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这个时期,[***]中央北方局给杨秀峰的主要任务是在北平、天津文化教育界从事抗曰民族统一战线工作,领导文化教育界的上层人士开展抗曰救亡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秀峰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毅然放弃北平师范大学教授的优越生活,投笔从戎,深入太行,建立抗曰武装,开辟冀西抗曰根据地。1938年8月,冀南行政公署成立。为便于进行

状态提示: 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冀南(一)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冀南(一)(2/3) 返回《抗日之雪耻》目录下一页: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冀南(一)(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