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第一百三十二章 商业竞争(2/2)

文/雨天下雨
辛亥大军阀 | 本章字数:1369   | 辛亥大军阀txt下载 | 辛亥大军阀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我的护士女友欢乐一家亲象拔蚌2 爱好杀亲夫刑警娇妻催眠调教人脑黑客高中女子足球队的脚垫
都把香烟当成了鸦片的替代品,其中在中国更是如此。福建军政府甚至主动广香烟,劝人们不要吸食鸦片而改吸香烟。

虽然香烟也还有害,但总比鸦片带来的家破人亡强得多。

因为香烟的暴利,安华林也没客气,大手一挥就设立了高额的征税比例,见安华林拿自己家里的产业开刀,陈敬云也只能是苦笑一声了事。

这几家产业加起来后资产就差不多占据了陈敬云名下资产的八成份额,然后还有零碎的一些小产业,比如三石火柴厂,这个产业本来是陈家大房的,也就是陈敬云大伯名下的产业,但是因为生意惨淡经营不下去后,陈俞氏本着做好事的心态,所以就把这个火柴厂接手了过来,让大伯拿了钱后转投其他生意。塔牌水泥厂,这个本来是福州兵工厂的下属部门,后来为了集中资金以及力量发展军工后,就把供电部门和水泥部门剥离了出去,自然的被陈家接手。规模也不大,水泥价格还很高,主要业务就是向福建的一些工厂企业供应工业水泥,至于民用建筑用的很少的,非要说有的话估计也就是都督府采购了一批用来修筑防御工事了,以加强都督府的防备力量。[

这些产业规模都不大,多数都是十万以下。

如此林林总总加起来如果还算上福州兵工厂里面的股份,陈敬云名下的实体资产已经接近千万元。

陈敬云名下的产业在进行着迅速扩张的时候,福州里的其他商人们也是不甘落于人后,虽然说扩张的速度没有陈敬云名下产业那么恐怖,但是也绝对不慢。比如洪子泰,郑祖荫等军政府任职的诸公,他们当官的同时,名下产业也在快速膨胀着,而身为福建首富的洪子泰据传资产已经超过了千万,其他的基本也都是上百万身家的,反正是没一个穷人。

而跟在这些资本大鳄后头的则是福建的中小商人们,他们不太可能拿出几十上百万的资金来,但是几万元的资本也是能拿出来的,然后投资各种轻工产业,比如纺织缫丝等的,甚至不少人也跟在了那些大商人后头到浙江沿海的几个城市设厂,企图利用浙江的交通和地理优势把产品融入到长江航运体系当中。

但是国民军彻底控制了浙江后,宣布统一闽浙两省内的厘金,也就是说货物在福建缴纳了税收后,贩卖到浙江将不会另外收取额外的税金。而其他省份的产品要进入闽浙两省的话,依旧要缴纳额外的厘金。

这个其实也就是贸易保护制度。虽然说海关之类的陈敬云控制不了,但是他对境内的厘金却是可以控制的。

如此一来,福建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但能够在福建本省贩卖,而且运送到浙江贩卖的时候也不用承担较高的税额。

然而这样也就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固然浙江的市场对福建开放了,但是福建的市场也对浙江商人开放了。当福建商界兴冲冲的涌向浙江寻求发财机会的时候,浙江资本和商品也是大批的涌向了福州。当资本开始流通的时候就有了竞争,而且这年头的国内的商人地域观念还很强,经常都是抱团一起的,之前福建商界和浙江南部的各地商界就已经爆发过多次的商业冲突,只是当时影响不算大,总体上来说还是持平的。

但是当国民军进军浙北之后,浙南和浙北的商界一联合起来,福建商界就顶不住了。当陈家名下以及各大财阀的各个产业大举进军浙江的时候,福建商界中的中小的产业者却是叫苦连天,没几天功夫就已经把浙江资本爆发了数次商战,其中为了一批国民军的军鞋采购,福州本地的一个鞋厂和浙江的一个鞋厂展开了激烈竞争,最后福州本地的鞋厂虽然拿下了这批订单,但是经过压价后利润已经所剩几。

这并不是一个特例,而是一个普遍的例子,闽浙两省商业竞争已经慢慢炽热化。


状态提示: 第一百三十二章 商业竞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一百三十二章 商业竞争(2/2) 返回《辛亥大军阀》目录下一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筹饷处(快捷键→)